-
唐山港京唐港区首月运量创新高 智慧转型助力国际枢纽建设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唐山港京唐港区以招商引资为引擎,实现首月货物吞吐量2498万吨,同比增长22.6%,创历史新高。面对全球货源市场波动,该港通过优化四大业务板块、提升智慧化管理水平,成功构建高效联运网络,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逆势增长凸显韧性 2024年1月,京唐港区完成船舶作业664艘次,运量同比增幅超两成。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港口克服冬季极端天气、雾霾等不利因素,通过科学调度泊位资源、强化现场管理,将现有设施效能提升15%以上。作为北方重要能源枢纽,其铁矿石、煤炭等大宗商品转运效率显著提高,支撑了华北地区产业链稳定。 二、智慧港口建设加速 唐山港集团将2024年定位为“智慧港口建设年”,投入超3亿元升级物联网系统。通过无人化吊装、AI调度平台等技术,船舶平均滞港时间缩短20%,能源消耗降低12%。同步推进的第四代港口管理体系,已实现与新加坡、鹿特丹等国际大港的数据互联,为跨境贸易提供标准化服务。 三、陆海联动拓展辐射圈 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依托,京唐港区实施“东出西联”战略,将集装箱联运示范项目覆盖至西北七省区。目前已在新疆、内蒙古等地建成12个内陆港,开通中亚班列线路5条,欧洲航线覆盖率达80%。2023年启动的港口功能“外移”工程,使腹地企业物流成本平均下降18%。 四、绿色转型塑造新优势 面对环保要求,港区投入2.6亿元改造除尘设施,推广电动集卡等清洁装备,粉尘排放量同比下降35%。同步建设的防风抑尘网体系获评国家级绿色港口试点,为同类港口提供可复制经验。 五、开放平台赋能区域经济 作为河北省对接国际市场的核心窗口,京唐港区2023年外贸吞吐量占比提升至46%。其推行的“港口+自贸区”联动模式,带动唐山跨境电商规模增长140%,吸引37家跨国物流企业入驻。预计到2025年,港区年吞吐能力将突破3.5亿吨,全面实现“一带一路”枢纽港建设目标。
2025-08-12
-
唐山港稳居全球港口第七位 集装箱业务成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在全球港口竞争格局中,唐山港以5.16亿吨货物吞吐量连续两年保持世界第七的排名,成为京津冀地区招商引资的重要门户。作为最年轻的国际大港,其集装箱业务近年增速超30%,正朝着2020年五百万标箱目标加速迈进,为区域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一、全球港口格局中的“唐山速度” 2016年全球十大港口排名显示,宁波舟山港、上海港、新加坡港分列前三,唐山港紧随广州港之后位列第七。回溯发展历程,2012年唐山港首度跻身全球前十,2014年更以“连超三港”的态势跃居第五。尽管2015年受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影响排名回落,但2016年凭借京唐港区16.3%的增速拉动,最终稳住第七席位,展现较强韧性。 二、产业结构调整驱动转型升级 面对钢铁煤炭等传统货类运输压力,唐山港主动优化货种结构。京唐港区2015年逆势实现8.4%增长,2016年集装箱量突破150万标箱,较2015年百万标箱级增长50%。地方政府通过政策扶持引导港口向高附加值货种转型,目前集装箱业务已连续多年保持30%以上增速,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集装箱枢纽。 三、对标国际一流港口的战略布局 参照鹿特丹港等老牌港口发展经验,唐山港提出“2020年五百万标箱”目标,这一体量将直接对标国内十大集装箱港口门槛。当前正加速推进深水航道建设与自动化码头改造,重点培育冷链物流、汽车滚装等新兴业务,其“散改集”模式被列为区域物流改革范本。 四、区域协同发展的核心支点 作为河北自贸试验区重要载体,唐山港通过海铁联运网络辐射西北内陆,2020年集装箱目标的实现将直接助推“沿海强区”战略。数据显示,港口每万吨吞吐量可带动城市GDP增长约120万元,其稳定表现对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具有显著支撑作用。 在全球贸易格局深刻变革的背景下,唐山港正从传统能源大港向综合服务型港口转型。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这个年轻港口的未来发展值得持续关注。
2025-08-12
-
唐山海港开发区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签约 助力绿色产业升级
唐山海港开发区近日成功签约总投资60亿元的再生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标志着该区域在招商引资和绿色产业发展领域迈出重要一步。该项目聚焦城市矿山资源循环利用,涵盖废旧家电拆解、废纸回收等多领域,预计建成后将显著提升区域资源再生能力,为京津冀环保产业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项目定位与规划亮点 该循环经济产业园以“城市矿山”开发为核心,规划占地3000亩,分三期建设。项目重点布局废旧汽车精细化拆解、废旧轮胎热裂解等高附加值环节,同时配套建设再生材料研发中心。通过引进智能化分选设备,未来将实现年处理百万吨级再生资源的产能目标,填补华北地区规模化循环经济产业园的空白。 二、政企协同推进机制 签约仪式上,地方政府代表强调将建立专项服务小组,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在土地供给、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企业方承诺将采用国际领先的破碎分选技术,确保产线符合国家绿色工厂标准。双方将共同探索“回收-加工-再利用”的全产业链模式,打造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三、区域产业升级效应 该项目的落地将带动唐山海港开发区形成再生资源产业集群,预计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超20家。分析指出,产业园建成后不仅能创造大量就业岗位,还将促进区域运输、仓储等关联产业发展。特别在废钢深加工领域,项目有望与周边钢铁企业形成产业闭环,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 四、环保效益与社会价值 根据规划,项目采用封闭式厂房设计和废气净化系统,污染物排放指标严于国家标准。在废塑料再生环节,将运用化学法降解技术,使资源回收率提升至90%以上。专家评估,项目全面投产后每年可减少固体废弃物填埋量约50万吨,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5万吨,对改善渤海湾生态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目前,项目前期地质勘测工作已启动,首批设备采购进入招标阶段。该产业园的建设实施,将成为唐山市践行“双碳”战略的重要载体,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新范本。
2025-08-12
-
唐山金利海获批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 河北实现零突破
在河北省大力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背景下,唐山市招商引资工作取得重要突破——唐山金利海生物柴油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入选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单位,成为河北省首家获此资质的企业。这一成果标志着河北省在循环经济标准化建设领域迈出关键一步,为区域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一、国家级试点布局推动循环经济提质增效 此次全国共有26家企业入选试点名单,覆盖上海、江苏、山东等9个省市。试点工作由国家标准委联合多部门推动,旨在通过标准化手段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构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唐山金利海凭借以废弃动植物油脂生产清洁燃料的技术路线脱颖而出,其产品可有效降低传统柴油的污染物排放,技术指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二、技术创新支撑标准化体系落地 作为河北省唯一入选企业,唐山金利海建立了覆盖原料回收、生产工艺到产品应用的全程标准体系。企业采用专利技术将餐厨废油等废弃物转化为符合国际标准的生物柴油,每吨产品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吨。相关技术规范已被纳入省级地方标准,为同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解决方案。 三、区域绿色转型获得示范样本 唐山市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正积极探索传统产业绿色升级路径。该试点将通过两年建设期,形成包括12项企业标准、5项行业标准在内的标准化成果。据测算,项目全面实施后,年处理废弃物能力将提升至15万吨,带动周边形成生物能源产业链集群。 四、政策协同激活循环经济生态 河北省近年来出台《循环经济发展行动计划》等政策,配套专项资金支持标准化建设。此次试点落地后,地方将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在废弃资源回收网络建设、绿色金融支持等方面给予配套保障,推动试点经验向钢铁、化工等重点行业延伸。 此次国家级试点的成功获批,不仅填补了河北省在循环经济标准化领域的空白,更通过可量化、可验证的标准化实践,为京津冀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创新范式。未来,河北省将以试点为支点,加速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2025-08-12
-
唐山市高新区深化招商引资合作迎复星集团共建空港发展蓝图
近日,唐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聚焦招商引资战略举措,积极接待复星集团投资代表团队,就空港片区整体开发建设展开多层次对接研讨,旨在探索全产业合作路径。此次交流立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强调了医疗、教育及地产领域作为切入点,旨在带动区域产业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一、在2024年春季,唐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高层负责人主持召开专项座谈会,详细推介区域发展规划与空港新城的战略价值。团队着重阐述了该区在交通枢纽、产业融合及创新驱动方面的优势,强调抓住国家战略机遇期,推动产业集群与空港经济协同发展。复星集团代表参与讨论时,高度评价唐山市高新区的产业资源禀赋与空间布局潜力,表达了以多元化模块介入核心业务的意向,同时探索医疗资源整合、教育配套建设及现代地产模式的试点实施。 二、座谈会涵盖了多部门协同参与机制,发改、商务、国土及空港城等关键领域的负责人深入交流了合作项目的可行性评估与资源对接方案。内容聚焦政策支持、土地优化利用及产业生态培育等方面,确保投资方与地方政府在项目落地中的共赢框架。例如,唐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引入复星集团的先进管理经验与技术手段,强化医疗、教育领域的社会服务功能,以点带面促进区域产业生态链升级。 三、此次合作洽谈突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的区位优势,唐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通过招商引资活动,旨在吸引大型企业深度参与区域开发。复星集团团队提出分阶段实施方案,初期从医疗创新平台和教育基地建设着手,逐步扩展至地产开发与智慧城市管理,实现资源整合与经济效益最大化。讨论中,双方就基础设施完善、人才引聚及环境可持续性等议题达成共识,为后续签约合作奠定基础。 四、展望未来,唐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复星集团的全产业合作将聚焦于创新驱动与高质量发展目标,通过开发项目带动就业提升、技术升级及产业国际化进程。合作模式有助于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在医疗康养、教育普惠及绿色城市发展领域,为市民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同时,推动唐山市在京津冀协同中的战略支点作用。长期看,此次交流成果预期可加速空港片区的整体开发进度,形成可复制的区域合作示范效应。
2025-08-12
-
辽宁省军区领导考察唐山高新区 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创新发展
近日,辽宁省军区相关领导率队赴唐山高新区考察调研,重点了解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并就深化军民融合、促进招商引资等工作进行交流。唐山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陪同考察并介绍区域发展规划。此次调研为推进军地协同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新契机。 一、考察重点聚焦石墨烯与机器人产业 考察组实地走访了区内两家高新技术企业,深入生产研发一线,详细了解石墨烯材料在军工领域的应用前景及特种机器人技术突破。相关企业展示了自主研发的消防机器人、防爆设备等产品,部分技术已具备军民两用转化条件。领导对企业在细分领域的创新成果表示肯定,鼓励其持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二、共商京津冀协同下的军民融合路径 座谈会上,唐山高新区方面表示,作为京津冀产业转移重要承载区,当地正积极构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全链条体系。近年来通过政策引导,已培育出多个具备军民融合潜力的产业集群,未来希望与军方在技术联合攻关、人才共享机制等方面深度合作。 三、军地协同创新提出具体实施方向 军方代表指出,唐山高新区的产业基础与国防科技需求高度契合,建议从三方面深化合作: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定期组织技术需求发布;共建联合实验室,推动高校科研资源与军工标准对接;设立专项孵化基金,加速优质项目产业化。特别强调要发挥区位优势,吸引更多京津冀创新要素集聚。 四、多措并举优化军民融合生态 为确保合作实效,双方明确将建立工作专班,重点推进三项工作:梳理区内可转化技术清单,匹配军方应用场景;制定专项扶持政策,降低民参军准入门槛;举办军民融合专题对接会,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作。空港片区警务部门表示将全力做好配套服务保障。 此次调研为唐山高新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随着后续具体合作项目的落地,区域有望在新材料、智能装备等领域形成示范效应,进一步擦亮高新技术产业名片。
2025-08-12
-
乐亭菩提岛海上风电项目开工 北方新能源布局迈出关键一步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近日启动的菩提岛海上风电场300兆瓦示范工程,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首个进入主体施工阶段的海上风电项目。这一重大工程的推进,不仅为当地招商引资注入绿色动能,更标志着环渤海区域新能源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对优化京津冀能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一、项目定位与战略价值 作为渤海海域首个核准建设的海上风电项目,乐亭菩提岛示范工程由河北建投集团投资建设,总投资规模约56亿元。项目规划安装75台单机容量4兆瓦的风电机组,叶轮直径达130米,通过海底电缆实现电力输送。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7.6亿千瓦时,可满足约30万户家庭年度用电需求。 二、技术创新与环保效益 该工程采用大直径单桩基础施工技术,克服了渤海海域地质条件复杂、冬季海冰等挑战。环境评估显示,相较传统火电,项目运营期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60万吨,相当于种植3400公顷森林的固碳效果。同步配套建设的海洋生态监测系统,将实现对周边海域生物多样性的动态保护。 三、区域能源转型示范作用 乐亭项目填补了我国北方海上风电开发空白,其建设经验将为辽宁、山东等环渤海省份提供技术参考。河北省通过该项目可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约1.2个百分点,加速实现"双碳"目标。项目方表示,已组建专项技术团队攻关浅海施工难题,确保2024年完成首批机组并网。 四、产业链协同发展机遇 工程建设带动了当地高端装备制造、海洋工程施工等产业集群发展。唐山基地生产的塔筒、叶片等核心部件已实现本地化配套,海上风电运维母港建设同步启动。专家指出,该项目将促进京津冀新能源产业链深度融合,形成年产值超20亿元的产业生态圈。 目前,施工方正抓住渤海海域有限作业窗口期,采用数字化管理平台实时监控工程进度。该项目的顺利实施,为我国在低风速海域开发风电资源积累了宝贵经验,未来有望推动更多海上风电项目在北方海域落地。
2025-08-12
-
美国波士顿牛顿学校师生造访曹妃甸 深化中美教育交流合作
2024年X月,美国波士顿牛顿公立学校十余名师生到访唐山曹妃甸,走进北京景山学校曹妃甸分校开展交流活动。作为两地教育合作的重要实践,此次交流不仅延续了北京景山学校与牛顿公立学校的长期友好互动,更在曹妃甸招商引资与区域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为中美青少年搭建起文化互鉴与友谊传承的平台。 一、深厚合作底蕴奠定交流基础。自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以来,北京景山学校与美国波士顿牛顿公立学校始终秉持“互学互鉴、共同成长”理念,持续开展师生互访、课程交流等活动,成为中美基础教育领域合作的典范。北京景山学校曹妃甸分校作为区域教育发展的重要载体,此次首次迎来牛顿公立学校师生代表团,既是两校合作的自然延伸,也体现了曹妃甸在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积极探索,为区域招商引资营造了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 二、沉浸式体验构建跨文化友谊。在为期四天的交流中,美国师生与北京景山学校曹妃甸分校的学生结成学习伙伴,共同参与课堂学习、体育锻炼和文化体验活动。尤为特别的是,美国学生走进中国学生家庭,开启“同吃同住同学习”的沉浸式体验:一起准备家常菜、参与家庭日常活动,在生活细节中感受中国家庭文化;共同完成课后作业、探讨学习方法,在思维碰撞中增进对彼此学习习惯的了解。这种“一对一”的深度互动,让两国学生超越语言障碍,建立起真挚的跨国友谊。 三、教育互动促进教学理念碰撞。交流期间,美国教师代表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为北京景山学校曹妃甸分校的学生带来了多堂别开生面的课程。课堂上,美国教师通过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互动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围绕科学探究、文化比较等主题展开思考,展现了美式教育中注重实践与创新的特点。课后,中美教师还围绕课程设计、教学评价等议题进行深入研讨,分享各自在基础教育领域的经验与思考,为双方教学理念的优化提供了新视角。 四、交流成果助力区域教育国际化。此次牛顿公立学校师生造访曹妃甸,不仅为两地学生提供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更推动了北京景山学校曹妃甸分校在国际化办学道路上的探索。通过引入海外优质教育资源、搭建跨文化交流平台,该校进一步丰富了办学内涵,提升了教育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力。未来,随着两校合作的持续深化,双方或将在课程共建、线上交流等领域开展更多合作,为曹妃甸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注入更强劲的文化动力,让教育交流成为连接中美两地的重要纽带。
2025-08-12
-
迁安举办生物健康产业创新论坛 推动健康养殖技术协同发展
近日,迁安市成功举办生物健康产业与健康养殖创新论坛,聚焦行业前沿技术转化与招商引资合作。活动期间,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协同创新中心正式落户迁安,多个产学研项目达成合作协议,标志着该市在生物科技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一、国家级创新平台落地助力产业升级 论坛期间,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协同创新中心在迁安揭牌成立,该平台被列为科技创新驱动重点示范项目。来自国内顶尖科研院所的专家团队,围绕健康养殖、生物医药等领域展开技术研讨,为区域产业转型提供智库支持。 二、三大核心技术项目签约入驻 中科生物健康产业协同创新研究院现场完成三项重点合作:引进国际先进饲料检测技术体系,开发低成本虾青素生物提纯工艺,推进纺织用生物酶产业化应用。这些项目将依托迁安当地产业基础,构建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完整转化链条。 三、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创新生态 活动汇聚了科研机构、投资机构及龙头企业代表,通过专题报告、圆桌对话等形式,探讨生物技术在农业、医疗等领域的交叉应用。迁安市相关负责人在会上介绍了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专项政策,包括场地保障、人才引进等配套措施。 四、区位优势赋能生物经济发展 作为传统工业强市,迁安近年来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将生物健康产业列为重点发展方向。此次论坛的举办,进一步强化了与国家级创新资源的对接能力,为打造京津冀生物技术转化高地奠定基础。 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展现了迁安在培育新兴产业方面的决心与行动力。随着各项合作项目的逐步落地,该市有望形成集研发、孵化、生产于一体的生物健康产业集群,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08-12
-
唐山港跻身河北首个整车进口口岸 区域汽车贸易迎来新机遇
近日,唐山港京唐港区正式通过汽车整车进口口岸验收,标志着河北省首次具备规模化整车进口能力,为区域招商引资注入强劲动力。这一突破将优化华北地区汽车产业链布局,吸引长久物流等四家龙头企业开展业务,推动港口功能升级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一、口岸建设通过省级联合验收 由河北省政府牵头,石家庄海关、省发改委等多部门组成专项工作组,对唐山港京唐港区基础设施与监管体系开展综合评估。验收组通过实地核查集装箱装卸区、车辆检测线及海关监管仓库等核心设施,确认其符合国家整车进口标准,最终一致批准运营资质。该口岸配备智能化通关系统,可实现车辆检测、保税仓储等全流程服务。 二、填补河北省汽车贸易关键空白 此前河北省进口汽车需经天津或青岛等口岸中转,增加物流成本。唐山港资质的获批直接缩短华北地区汽车进口周期,降低企业30%以上的运输费用。目前长久物流计划开通日韩直航航线,庞大汽贸将依托口岸建立华北分销中心,预计首年实现5万辆进口车吞吐量。 三、带动临港产业集聚发展 整车进口业务将强化唐山港集装箱枢纽功能,推动汽车金融、改装等配套产业落地。京唐港区已规划300亩汽车产业园,天津物产等企业计划投资建设平行进口车展示中心。据测算,该项目可拉动区域年产值增长超20亿元,创造逾千个就业岗位。 四、提升区域对外开放能级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节点,唐山港整车进口口岸将促进河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海关部门推出“提前申报”“抵港直装”等便利化措施,确保车辆通关时效压缩至6小时内。未来口岸还将探索新能源汽车进口等创新业务,助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此次验收通过标志着唐山港正式跻身全国28个整车进口口岸行列,其辐射效应将进一步增强河北在环渤海经济圈的竞争优势,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重要支撑。
2025-08-12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